聚焦“吴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发展 助力吴地法治建设传承创新
来源:许凌雯
时间:2022-07-11
浏览数:
为加强吴中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与红色文化、吴文化融合发展,7月8日上午,管理学院副院长陶莉教授,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南文化研究院院长宋桂友教授,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杨博士一行受吴中区司法局邀请,一同前往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范家场法制文化园两地展开走访调研。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冲山北山。纪念馆于2009年9月开馆,主体工程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是在1944年的“冲山之围”旧址上建造而成的,馆名由全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周克玉上将题写。冲山原是位于光福镇西太湖中的一座小岛,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住有百来户农民和渔民,地理位置偏僻,四周芦苇茂盛,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太湖游击队的主要宿营地之一。
陶莉一行参观了纪念馆,对太湖支队初建、太湖支队重建、太湖支队扩建和烈士英名录四部分馆藏内容进行调研。大家仔细端详着纪念馆里的英烈们用过的老物件。简陋的生活用品、一件件锈迹斑驳却凝聚着厚重历史感的枪支及手榴弹、往来的信件、泛黄的行军包静静地诉说着烽火岁月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协同主力,艰苦奋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后陶莉、宋桂友一行又来到天平村范家场法治文化园,对范仲淹的法律思想及其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借鉴作用进行考察。范家场法制文化园坐落于吴中区木渎镇天平山脚下。天平山下天平村,正是范仲淹义田、义学与祖茔所在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木渎镇天平村学习传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乡风文明,走出了一条公平幸福、和谐太平的特色小康之路。
考察吴文化与法治思想的关系,深入挖掘吴文化中的法治元素,既是深化吴文化研究的重要视角,同时也对在吴地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与应用价值。范仲淹研究是开启吴文化与法治文化研究的新起点和切入点。双方表示,下一步将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吴文化融合发展方面开展更多深入合作与交流。接下来,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江南文化研究院将继续发挥吴文化研究优势,充分挖掘吴中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地方政府的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建议,为苏州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发挥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