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
当前位置:  >  > 

桃花坞里话唐寅 论道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朱远清

时间:2020-01-13

浏览数:

年终岁末,江南冬雨缠绵,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唐寅故居诗情画意正浓。110日下午,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携手苏州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文化旅游研究院主办的“唐寅和桃花坞历史文化研究”研讨会在唐寅故居举行。各路专家齐聚一堂,深入研讨唐寅的诗文、书画创作和桃花坞非遗文化传承。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有:苏州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健、陆园园国家金牌导游工作室负责人陆园园、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耘教授、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卜福民教授、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文化旅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施伟萍教授以及我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王敏杰教授、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桂友教授和教育与人文学院蔡斌副教授等多位研究员。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陶莉主持了此次研讨会。

唐寅是苏州文人的缩影,在书法、绘画、诗文、藏书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了明清苏州文人的才华横溢和睿智脱俗。桃花坞是苏州的文化地标,浸染着江南的秀逸民风,彰显苏州的繁华市井。明清以来,桃花坞成为了苏州传统手工业集散地,片区有50多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和店铺,有桃花坞木刻年画、刺绣、红木雕刻、制扇、灯彩等18种,为苏州赢得了“中国手工艺之都”的地位。

研讨会一开始,翟健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建设情况和现状。与会专家分别做主题报告:宋桂友讲述了文学地理学视野里的江南四才子;蔡斌副向大家详细阐述了作为文化符号的“唐寅——唐伯虎”之传播路径;卜福民探析唐寅桃花坞景观;王耘为大家带来“唐寅之作缘情否——以《文苑传》为视野的考察”;王敏杰从唐寅一生的诗歌创作分期及特点来探讨其“用诗歌书写性情”;施伟萍则引出了“醉卧花荫”背后的痛苦——唐寅《桃花庵歌》的隐喻。研讨会后,陆园园与老师们分享了近年来苏州旅游推介活动和苏州国际设计周的相关信息。

研讨会气氛热烈,短短半天,专家们对唐寅以及非遗文化传承、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文旅融合发展的探究引发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研讨,为日后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附件下载: